俄乌谈判的条件出来了。普京提出的要求特别明确: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,顿巴斯必须全部纳入囊中;而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,都可以让步,但是这两条是坚决不能让的。 乌克兰加入北约,我们都能理解;但是顿巴斯怎么就这么重?普京对于顿巴斯地区到底有什么心结?我们看一看这块地方就知道为什么普京不能放弃,而泽连斯基也不能放弃。 顿巴斯是一个矿产宝地,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矿产。历史上有顿涅茨克矿工队,这样一个以矿业出名的球队。顿巴斯地区最早属于乌克兰人聚集的地方。在十月革命期间,乌克兰人、俄罗斯人、乌克兰民族主义者、布尔什维克在这里展开激烈争夺。 当时乌克兰民族革命没成,没能单独成立国家,而是成了苏联的一部分,顿巴斯也就被苏联视为矿产宝地、财富的源泉。 这里很多是乌克兰人,所以当时的苏联领导人采取了移民的办法:把大量原住民,就是乌克兰人给迁走,迁到西伯利亚或者其他地方;大量俄罗斯族人迁到这里来。于是,这里的人口构成就改变了。 在苏联时期高峰时,这里三分之二的人是俄罗斯族裔,而乌克兰人反而变成少数,俄语当然成了这里主要的语言,90%以上的人讲俄语。 这种情况,如果还是在苏联,那就没啥事,是吧?但是苏联分裂,这里归了乌克兰。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好,当然也无妨:你说什么语言,该干什么干什么。事情在2010年还能看到,这里在乌克兰选举时,90%的人选了亲俄的亚努科维奇,没事,选了就选了。
但是一场2013年的严重革命让亚努科维奇仓皇逃往莫斯科。这时候,俄罗斯所采取的措施是断然决定出兵,把克里米亚拿下来——等于是无法改变乌克兰的政权,我就把克里米亚拿下来,给你点颜色看看,给西方一点颜色看看。 战术上,普京成功了;但是战略上失败了。为什么讲到战略失败?从战略角度而言,这把俄罗斯推向了和西方更加对抗的地步,也让乌克兰人从内心深处逐渐远离俄罗斯。 也就是在2014年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之后,整个顿巴斯地区的风潮变了,反俄的声音在提升。觉得你虽然这里讲俄语,但讲俄语不代表想当俄罗斯人——这是两个概念。俄语文化、讲俄语,不代表说要脱离乌克兰去跟着俄罗斯混。 但是有一部分人,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认为: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,我们是俄罗斯族人,我要回归俄罗斯。这才有了克里米亚之后,地方民兵武装、亲俄武装和政府军的对抗,而这些人背后是俄罗斯所支持的。 双方其实从2014年一直在打。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,法国领导人、德国领导人赴莫斯科和普京谈了个《明斯克协议》,就地划线,主权问题先不讨论,先别打了。之后其实低烈度冲突一直在持续,但没有演变成全面战争。 这就是顿巴斯这个地方。顿巴斯包括两个州:一个叫卢甘斯克,一个顿涅茨克。卢甘斯克州已经被俄罗斯拿下了几乎百分之百的地,只剩一个小村子;报道说这个小村子最近也被俄罗斯拿下了。但顿涅茨克还剩下6600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被俄军拿下。 普京的提议是:乌克兰你把这6600平方公里给我,加上扎波罗热、赫尔松南部战线,我就就地停火,不打了;这两个州剩下的地儿我也不跟你抢了。另外,在哈尔科夫、苏梅这些州,俄罗斯占领的土地,我也可以还给你。咱们交换,不挺公平的吗? 可是对乌克兰来说,这是绝对不能交换的。因为顿巴斯地区在过去八年多的时间里,他们构筑了一条坚固的堡垒地带,由好几个城市群、钢筋混凝土城市群组成的坚固防线,到现在俄罗斯还没有突破。
这里是乌克兰大平原上相对的高地,而这高地一旦被俄军占领,再往西进的话,那就是一马平川,而且可以向下——不要忽视这种高地存在:哪怕不像泰山那么高,不像珠穆朗玛峰那么高,高地的存在,这是不可忽视的,有它无论是无人机还是侦察,都是不一样的。 也就是说,这个堡垒地带如果乌克兰放弃,就意味着无险可守,就意味着今后俄罗斯想打哪就打哪,一马平川直到第聂伯河边上。这是乌克兰为什么不能放弃、不能交换的原因。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多少平米换多少平米,而是用士兵守了三年多、没有丢弃的“生命线”去换其他还是自己的地方,这对乌克兰来说是无法接受的。 这就是顿巴斯。顿巴斯现在还有20万人左右生活在这里,其实很多城市,包括巴赫穆特等,都已经夷为平地,重建谈何容易。但是对双方来说,这块地方都是不能丢弃的。
诺亚创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