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对华态度换挡,俄乌战场可能迎来一次冷冻期,美俄被曝将在阿拉斯加会谈,停火、前线冻结、甚至空中暂停。看似离中国很远,其实离我们很近。三角关系里的任何一角变动,都会牵着另外两角的神经。 特朗普把经济战当看家本事,从贸易战到加税,打法非常直接。可多年下来,账算到今天,这套工具不好用了。关税你再往上叠,越叠越疼的,未必是对面。企业和消费者会先叫苦,产业链扛不住,通胀也不答应。他自己也在调整:对中国,原本到8月12日到期的90天暂缓期,硬是又延到了11月;对印度,却放出在25%基础上再加25%的惩罚关税,理由是印度大量买俄油,给俄军费兜底。外媒也在问,既然说要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都动手,怎么只对印度开刀?分寸要拿捏,中国这边,贸然加税,像拿刀捅人,结果自己先流血。 中国经济体量大,反制工具全,而且不是只有经济牌。真碰撞起来,海上、空中、网络、电磁,都不是摆设。再加一条,美方在亚太的号令力在变,周边国家谨慎多了。西太平洋这盘棋,已经不是过去那种一嗓子就齐步走的年代。你要真想在台海搞事,先得腾出手来,清清路上的石子。乌克兰战场,就是一块绊脚石。 这也是阿拉斯加会谈被盯紧的原因。时间点定在8月15日,两人面对面,自2019年之后的第一次。两人并不陌生。早几年还互相夸过,气氛一度很“蜜”。后来俄乌打起来,关系冷了,话也冲了。特朗普讲过“上任24小时内解决俄乌”,等真动手协调才发现现实比口号硬,不得不又退回一句“只是开玩笑”。现在他又着急,一边批评俄方在乌的军事行动,一边对外放出威慑信号,说要让俄罗斯在10天里拿出实质性停火意愿,还扔出核潜艇这种重话。普京的姿态也有变化,对外释放了愿意接触的信号,但在与中方沟通时又强调,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受环境影响,这个基调不会变。 台海这边,气压计已经抬高。岛内政治搅动不断,民进党当局动作频频。赖清德推动针对在野阵营的一系列政治操作,发起罢免,整合盘面,目标很直白:稳住权力,中短期做强做大的路径靠政治斗争,外部议题上更强硬。这个节奏直接冲击两岸关系。大陆的反馈也毫不含糊。短短24小时,台方对外通报:解放军出动军机57架次、军舰6艘、公务船4艘在周边活动,其中跨越所谓海峡中线的多达38架次,创近期香港门以来新高。数字本身就是态度。一句话,准备好了,别试探红线。
这不仅是给岛内的信号,也是对外的提醒。有人还在试着做各种场景推演。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找了约40名来自亚太的退役、现役官员和安全专家,在新加坡开了两天兵棋推演。议题看上去很“小”,万一台海有变,东南亚各国怎么撤侨。推来推去,最后卡在一处:要想安全撤离,躲不过与中方沟通与同意这一步。再精巧的方案,只要天上、海上的通道不掌握在你手里,纸上谈兵也难落地。人情冷暖,不必多说。 经济战这套,特朗普不可能丢,但也不敢乱用。对印度加码,是要逼其在俄油问题上让步,也是牵制它的产业外溢路径,顺带敲打一圈盟友:队形要一致。但对中国,他知道再加一把火,首先灼到的可能是美企和美民众的手。这几年,双边加税打到三位数的个别品类,谁都不好受。供应链转不动就断层,转动过快就失血。他在这个节点延长对华暂缓期到11月,也像是在给自己留一道门。外面的说法很多,英媒也在追问,但真正的理由,就摆在明面上:代价太高,收益不稳。
另一头,五角大楼盯着西太,习惯性拉队友。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,态度被一遍遍打磨。可现实是,战术宣示容易,战略承诺难。防区内的任何实战场面,都意味着真枪实弹的代价。更要命的是,无论谁出手,都离不开前线后勤、制空制海、信息电磁的体系对抗。美方不是不知道,所以它更愿意先在舆论与法律层面塑形,塑“共识”,塑“威慑”。但塑得再像,到了要下场的时候,每个国家都得算自己的账。 大陆这边,信号清楚,不绕弯。陈斌华的那句话,等于把底线写在墙上:有坚定的意志、有充分的信心、有足够的能力,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,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,推进祖国统一大业。配合现实中的空海巡航力度,这句话不是口号,是执行单。岛内有人把这当作压力,也有人当成现实教育。怎么理解,各自判断,但别装看不见。 特朗普与普京关系的起伏,本质是利益驱动。合则用,不合则弃。阿拉斯加会面即便气氛缓和,也很难复制当年的“蜜”。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和硬核合作,不是靠场面话搭起来的。能源大宗通道、军事技术配套、边境安全纵深,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打掉或复制的。普京在会前向中方重申伙伴关系稳定,这句话价值在这里。即便今后与美方在某些议题上有战术性靠近,他也很难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地方轻易踩线。更何况,俄方也清楚,台海一旦失序,区域风险会外溢到它自己的远东与北极航道,得不偿失。
再看印度。被点名加征的25%惩罚关税,冲击不小。印度自诩是美国的“朋友”,结果成了这一轮唯一“中枪”的对象,脸上不好看。可这也反映了一个现实:当大国博弈压到资源与资金的缝里,“朋友”这个词很轻,利益才重。新德里接下来会怎么调节对俄能源的依赖,怎么在中美之间找缝隙,值得盯。可别忘了,印太的真实秩序,最终不是靠话术,是看谁能在供给侧、运力侧、金融侧稳住盘面。中国在这三端都有抓手,这就是特朗普不敢贸然再加税的底气所在。 大家最担心的,无非两件事:会不会打,会不会伤到自己的饭碗。前者,从解放军这几天的动作和官方表态看,谁挑事谁负责,红线清楚;后者,外部风浪越大,内部越要把经济盘稳。对普通打工人、小微老板、年轻毕业生来说,最直接的保护,就是岗位和订单。这个道理,决策层很清楚。稳定预期、扩大内需、稳住产业链,是内功。外面再吵,内功得扎实。
诺亚创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